- 发布日期:2025-02-05 05:59 点击次数:198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们对于保花保果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有效预防落花落果现象,还能显著提升坐果率,进而增加产量。同时,这些调节剂还能改善果品质量,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因此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接下来,我们将为您介绍一种高活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吡脲。
主要作用
氯吡脲,也被称为吡效隆、膨果龙、CPPU、施特优或KT-30,是一种高效的苯脲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细胞分裂素活性远高于6-苄氨基嘌呤,活性高出10至100倍。这种调节剂能够刺激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增长和分化,有效预防果实和花朵脱落,进而推动植物生长、提前成熟,延缓作物叶片衰老,并最终增加产量。它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和果树领域。
常见剂型
目前,氯吡脲在我国有多种常见剂型,包括1%氯吡脲可溶液剂,以及3%、35%、5%赤霉·氯吡脲可溶液剂等。
广泛适用的作物
氯吡脲在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它适用于黄瓜、西瓜、番茄、茄子等多种作物,同时也可用于猕猴桃、枇杷、葡萄等水果,以及苹果、梨等。
灵活的施药方式
作为一种活性极高的细胞分裂素,氯吡脲在生产上展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它可以通过浸果、浸花、涂抹果柄或喷瓜胎等方式施用,且在极低的用量下就能发挥显著效果。
使用技术要点
(1)黄瓜使用技术:在黄瓜雌花开放当天或开花前2-3天,可以使用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进行施用。根据温度调整兑水量,低温时加少量水,高温时则增加水量,以搅拌成均匀溶液。之后,可以通过浸瓜胎或用微型喷雾器均匀喷雾瓜胎的方式进行施药,从而提高坐瓜率,促进幼瓜的快速生长和优质产出。(2)西瓜、甜瓜、西葫芦的使用技术:在雌花开放当天或前后一天内,使用1%可溶性液剂配制成20-30倍的稀释液,然后均匀涂抹瓜柄一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西瓜因生长过旺或缺乏昆虫授粉而导致的坐果困难和瓜化问题,同时提高坐果率和产量,并增加果实的含糖量。
(3)番茄、茄子的使用技术:在番茄和茄子的开花当天或前后一天内,同样使用1%可溶性液剂配制成20-30倍的稀释液。在浸花或涂抹果柄时,根据温度调整稀释倍数,低温时用低倍数,高温时用高倍数。这样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的迅速膨大,从而实现显著的增产效果。(4)猕猴桃的使用技术:在谢花后的20-25天内,使用10毫升/公斤的氯吡脲进行两次喷洒。这样处理后,猕猴桃的果实可以膨大30-100%,含糖量增加4-7%,维生素C含量提升4-6%,同时单果重量也会增加50%。
(5)葡萄的使用技术:在盛花前的14-18天内,用3-5毫克/公斤的药液浸果穗或喷果穗。或者,在谢花后的10-15天内,用1%的可溶性液剂配制成10-100倍的稀释液浸渍幼果。这些处理措施都能有效提高葡萄的坐果率,增加单果重量,并提升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从而实现增产80%以上的效果。
特别提醒:
在使用氯吡脲之前,务必先进行小范围试验,确认安全后再大面积推广应用,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同时,请放心使用氯吡脲,它是一种专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对人和动物无任何毒副作用。
